中介雇人砍价60万房地产“杀猪盘”能上演背后是房事不行
据报道,近日,记者暗访发现,一些二手房中介竟然玩起了“压价戏码”,雇人扮演买家,甚至上演“双簧”来给房东施压,以达到快速成交的目的。
某平台工作人员说,雇人可以完成带看指标,他们每天要带看15组客户,只有通过这种方式,才可以跟房东不断地反馈价格,降低心理预期。
“秒卖房”中介更直接安排砍价任务,指导记者对挂牌339万房屋报280万低价,砍价近60万,导致房东愤然离场。
另一场砍价中,记者更是“火力全开”,咬住470万不放,让房东在538万的挂牌价上一路狂降,最后房东眼泛泪花,报出了510万的价格。
生活确实远比剧本精彩。当购房者还在为“演员楼盘”营造的热销假象买单时,房东们已经开始在自家客厅里,被迫参演一出由中介导演、职业“看房演员”担纲的“压价大戏”。#中介雇人看房砍价60万搞崩房东心态# 的热搜,撕开了当下二手房交易中一个荒诞却现实的切口,其背后折射出的,是楼市深度调整期下,各方心态的失衡与博弈的异化。
这套“剧本杀”的流程并不复杂:中介雇佣“演员”,以日结几十元的报酬,让他们扮成诚意购房者,对目标房源进行“精准打击”。他们的任务不是成交,而是用远低于市场价的离谱报价和挑剔言辞,层层击穿房东的心理防线万,这种“菜市场都不敢这么降价”的狠辣,目的就是让房东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和市场误判,最终“自愿”大幅降价以求快速出手。这已远超传统话术的范畴,堪称一场针对个体房东的、精心策划的“心理围猎”或房产版“杀猪盘”。
为何此类极端手段会浮出水面?根本原因在于楼市的底层逻辑已变,从卖方市场彻底转向买方市场。 当新房库存高企、二手房挂牌量激增,而潜在买家普遍持币观望、信心不足时,成交变得异常艰难。中介的生存模式高度依赖成交佣金,在市场冰冻期,他们最迫切的需求不再是寻找买家,而是“创造”能够成交的价格。
于是,压力便不可避免地转向了报价尚存“幻想”的房东,当常规的“市场凉了”、“邻居又降价了”等话术效果不彰时,这种极具冲击力的“压力测试”便成了快速撬动价格的“捷径”。
这一现象暴露出的是交易双方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权力失衡,普通房东对真实市场情绪的感知,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介传递的信息。当这种信息被系统性、组织性地扭曲和操控时,房东就如同蒙眼待宰的羔羊,很难做出理性判断。中介利用其信息优势和渠道控制力,导演这出大戏,本质上是在牺牲房东的利益来成全自身的交易效率。长期来看,这种欺诈行为将严重侵蚀行业信誉,加剧交易双方的不信任感,让本就脆弱的房地产交易市场雪上加霜。
从更宏观的视角看,中介上演“砍价剧本杀”,是当前楼市低迷的一个极端缩影,它清晰地表明,房价“只涨不跌”的信仰正在崩塌,市场正在经历一场痛苦的价值重估。无论是昔日开发商雇人排队制造繁荣,还是今日中介雇人看房打压预期,都是特定市场阶段下的畸形产物。前者是过热期的泡沫催化剂,后者则是寒冷期的生存挣扎术。
要遏制这种乱象,除了呼吁行业自律、加强监管,对虚假看房、恶意压价等行为进行界定和处罚外,更根本的在于推动市场回归透明与理性。 房东需要拓宽信息渠道,客观评估自身房产价值,避免因恐慌而草率决策。对于整个市场而言,只有当买卖双方能在相对均衡、信息通畅的环境下进行博弈,房价形成机制才能真正健康起来。
否则,今天被“剧本”搞崩心态的可能是房东,明天被下一个“剧本”套牢的,又不知会轮到谁。楼市的“寒冬”考验的不仅是资产价格,更是整个交易生态的诚信与健康。
王炸!特朗普炸裂消息:出兵!必要时可动用全部武力!并再次开炮鲍威尔:你被解雇了!
央:歼-35采用的是完全自主研发的「中推双发」发动机!网友:装备一代、研发一代、预研一代
综合续航里程超1600km smart精灵#5 EHD预售18.99万起
XPPen 推出 Artist Ultra 16 触控手绘屏:UHD AMOLED,16K 压感
《编码物候》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